本院领导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本院领导

胡一川

详细介绍

胡一川 ( 1910-2000 )原名胡以撰,福建永定人,胡一川是革命美术中重要的领导者、教育家、活动家、艺术家。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,广州美术学院院长,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,中国美协第一、三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理事、广东分会副主席。有《胡一川画选》。胡一川是早期画家中少有的没有留学经历的画家,按照他的艺术学习履历,他应该属于第二代画家。他是中国早期投身木刻版画的艺术家,响应鲁迅版画运动的早期成员之一。

胡一川

艺术生平

胡一川(1910-2000年)原名胡以撰,后改今名,曾化名胡白夫。版画家。少时在印度尼西亚读小学,1925年毕业后,回国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从张书学中国画。

1910年4月16日生于福建省永定县。

少时在印度尼西亚读小学,1925年毕业后,回国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,从'“ class=link>张书学中国画。

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。

参加一八艺社和美联,并加入共青团。

1933年转入共产党。

胡一川

曾编《工人画报》,并不幸被捕。

1936年在厦门《星光日报》及厦门美专,任记者和教员。

抗战后到延安,任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。

1939年创办木刻工厂,大量印刷套色年画、抗日宣传画。

1930年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,在新兴版画影响下自学木刻,作品《流离》、 《饥民》等于1931年参加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,受到好评。

1932年一·二八事变后,他以目睹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的经历刻成闸北风景,并以《失业工人》、《恐惧》、《到前线去》参加春地美术研究所举办的木刻展览会。

胡一川

1933年编印《工人画报》和秘密为中国自济会刻制小册子。

此外,还参加野风画会和MK木刻研究会活动,同年7月被捕入狱。

1936年出狱后在厦门《星光日报》当木刻记者,并任厦门美术专科学校木刻教员1937年到延安,先在儿童剧团和抗战剧团工作,

为配合抗日宣传,刻有《组织起来》、《肃清汉托匪》、《交公粮》、《抗日群众大会》等作品,后调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。

翌年任该院木刻工作团团长,在敌后开展木刻宣传工作。

1939年冬试制水印套色新年画,受到敌后根据地群众欢迎,之后创办木刻工场,创作《参军》、《破路》、《坚持抗战反对投降》等作品,并为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《敌后方木刻》。

1942年,创作了《不让敌人通过》 、《胜利归来》 、《牛犋变工》(见彩图[《牛犋变工》(中国现代)])、《攻城》等套色木刻,画风粗犷厚重而古朴,色彩浓郁,个性鲜明。